【轉載請帶走這行 : 原作者 Robert1984@ck101 】
【標題 : 魚類寄生蟲─魚虱】

【前言】
會興起寫這篇文章主要在於最近實在是一直看到被寄生的魚體,每次釣到或是看到被寄生的魚都覺得非常的令人驚嚇與噁心,如果釣得夠久得釣友,多多少少都有機會遇到,只是當遇到時您不一定會發現,或許發現也不是一件好事(因為容易起雞皮疙瘩 !),但是了解魚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魚類的寄生蟲疾病,下次遇到這種病魚,請別再放回海中。

【魚虱】
魚虱為橈足類,魚虱科,其數目與種類繁多,可分為淡水、海水二類。幼生時期多寄生在鰓絲上,長大後依據種類的不同有不同的寄生部位。亞洲發現的數目約佔了全球的一半,且魚虱具備高度攻擊性,嚴重危害養殖業與海上的箱網養殖業,但是國內對於魚虱的研究卻不多。南部感染的蟲體大小約為1~3厘米。

【傳染】
1.水源的污染,隨水流引入池塘。
2.隨感染的病魚而引入。
3.混於水蚤等餌料生物而引入。
4.附著於兩棲類而引入。
5.附著於水鳥的羽毛而引入。

【病魚症狀】
1.魚體發癢,於池底池壁或石塊上磨擦魚體或於水面跳躍,企圖驅除體表的寄生蟲。
2.重症感染時,會有不活潑、厭食、遠離魚群等現象。
3.體表、鰭或鰓的傷口,黏液分泌增多,出血或紅腫發炎。
4.二次性細菌感染,引起其他病變。

【致害】
1.嚴重感染時,宿主失血而衰弱不活潑。
2.為許多病原的病媒,如血液寄生蟲,鯉傳染性腹水症。
3.體表的傷口,易被Aeromonas、Pseudomonas等細菌侵入而引起細菌性疾病。
4.傷口易被水黴附生而引起水黴病。
5.傷口因毒性的作用會紅腫,甚至造成小魚死亡。

【本文】
自從蘿蔔在東港溪釣起第一隻病魚後,就開始注意魚類的傳染病問題,初次見到魚蛭時也是起雞皮疙瘩,不過並沒有見到魚虱時的震驚。養過金魚鯉魚的人,有時候會遇到淡水魚虱的感染問題,但是淡水魚虱多半以黏膜或是軟組織為食,因此常在尾與鰭的部分發現,除了口腔與鰓蓋外,多半寄生在魚表,但是海水魚虱有些品種卻是非常得令人作噁,釣起的病魚鱗片下有數十隻的魚虱在鑽動,釣起剛放在地上時後蟲體會朝背與肚子移動,此時最容易觀察到。蟲體會在魚鱗下自由移動,造成無數傷口,如果魚體釣起時已經受傷,由其是鱗片受損,在有魚虱的水域幾乎是100%會感染,有在東港林邊做釣的釣友也可以注意一下,魚虱會從受傷處潛入進而鑽到表皮與鱗片中間,有如神鬼傳奇的聖甲蟲鑽入人體後在皮膚底下鑽動一樣,最終會潛入魚眼造成魚眼失明(當釣起失明魚時可以住意一下體表),魚會降低食慾、魚體瘦弱最後死亡。因此當釣起病魚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如果有冰箱(裡面有冰塊的情況下),以塑膠袋包裹然後讓魚失溫死亡,是較為妥當的處理方式,如果沒有或者是不想這麼做,那也別把魚放回海中,因為那只會徒增魚的痛苦,以及讓感染其他魚類,想像自己體下有東西在鑽的感覺,不如早點了結了它,看是要讓於缺氧死亡或是其他的處理方式都可,但就別在放回海中了。魚虱的恐怖在於,一池一隻中,全部都受害,魚虱只寄生在活體上,當宿主死亡魚虱馬上會找尋下一個受害者,而且繁殖力超強,只要魚體受傷100%中標,舉個例子來說,最近屏東某鱸魚池(300/3HR 不抓魚)就中標了,由於魚體因為路亞客的關係多半都有受傷,蘿蔔今天去做釣的時候實在看了超...,釣起的魚幾乎都有,身上約4-10隻,算是感染的早期(魚體死亡前,數量可達數十隻,就算你眼睛不銳利,也一定會發現),但是再過一陣子大概就完蛋了,且傷口會因為易被水黴附生而引起水黴病,無法復原,且因魚虱唾液所含的毒性會讓傷口紅腫作癢,造成魚類不安與就餌意願下降,所以知道我再說哪家的人,短期內可以考慮先別光顧一下。本來打算放上影片與照片,後來覺得實在是太噁心了... 作罷,自己不蘇福也別讓別人不蘇福一天。

【參考】
[url=http://www.miobuffer.com.tw/fnm/199108/19.htm]龍門水產服務專欄[/url]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bert1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